日期:2021-11-30
11月3日,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威高集團和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共同申報的《足踝外科精準微創治療關鍵技術體系建立與推廣應用》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此前,威高有2個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2個項目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1個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
“足踝外科精準微創治療關鍵技術體系建立與推廣應用”項目將足踝外科精準微創治療作為主體進行研究,體系內包含12項前沿手術技術和配套器械。參與項目的威高骨科產業集團副總經理王晗說:“要匹配這一系列前沿微創技術,相配套的工具和設備也要做到前沿。為骨科器械的研發指明了方向。”
足踝部傷病是骨科和運動醫學領域常見及難治性傷病,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傳統手術療效差、并發癥高,部分傷病發病機制不清,缺乏有效治療。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精準微創”這一概念已深入到外科手術的各種領域,足踝部精準微創手術更注重病人的心理、社會、生理(疼痛)、精神風貌、生活質量的改善與康復,最大程度減輕病人的痛苦。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與威高骨科產業集團、華山醫院、中科院等單位還創建了國家級的創新團隊,針對傳統足踝外科開放手術的問題及精準微創手術遇到的困境進行合作攻關,并進行成果創新轉化。團隊歷時 15 年,創新和改良了系列足踝部微創手術,手術并發癥和感染率均下降到 1%以下,降低了傳統開放手術對人體的傷害,極大地減少了疾病給患者帶來的不便和痛苦。該技術的運用和推廣,使足踝傷病病人的平均住院費用及平均住院時間減少,明顯縮短了術后康復時間,減少了各種并發癥,經濟和社會效益明顯。
此次獲獎技術實現了一系列突破。創建了治療難治性裸關節傷病系列關節鏡微創新技術:突破關節鏡手術禁忌,國際上首次采用關節鏡技術治療晚期踝關節結核,治愈率由60%提高到95%以上;創建了單切口自體骨膜-骨移植治療難治性距骨骨軟骨損傷微創技術,優良率創國際新高;建立了鏡下雙錨釘韌帶修復、解剖等長重建技術治療踝關節慢性不穩。該技術闡釋了足根部復雜疾病的發病機制,建立內鏡造腔治療新策略。國際上首創跟腱斷裂鏡下修復手術,將重返運動時間短縮了50%,牽頭制定中國骨科領域首部循證醫學指南。該技術建立終末期關節病及復雜骨折精準治療技術。針對植入假體的材料單一和適配度低的問題,項目團隊攻克了多種材料復合工藝難題,成功研制出全球首個個性化3D打印距骨假體,并于2016年完成了世界首例3D打印距骨植入手術并獲得成功。突破傳統手術禁忌,實現踝關節生物學功能重建,建立系列微創關節融合、精準導航與經皮微創手術治療終末期關節病及復雜骨折,實現快速重返運動的目標。
截至目前,項目組已完成了足踝精準微創手術7800余例,手術療效及重返運動率明顯提高,并發癥、感染率大幅降低。項目內的部分技術已經獲得了國際認可,擁有手術指南,也就意味著已經有國內外專家開始借鑒手術方式,嘗試新的技術。
威高骨科也在這個合作過程中獲益頗多:一是在臨床醫生的指導下完成了足踝全系列足踝創傷產品的立項和開發,快速上市后獲得臨床的認可,并取得了建廠來單個項目發展最好的業績。二是在運動醫學產品技術系列獲得了良好支持,產品選型前瞻、試驗效果滿意。三是配合十三五3D打印重點研發計劃的開展,有效建立3D打印的流程和技術文件,并完成了全球首例3D打印距骨假體的植入,術后效果良好,同時開展了八個方面人工關節假體的研發,對威高骨科3D打印技術的掌握和發展產生了積極意義。這是近幾年威高骨科在集團一個中心、三個調整發展戰略指引下,成功實施的臨床技術轉化成果。該項目也符合目前國內骨科醫療器械的研發思路,即要實現自主研發并有可能在某些領域超越國際水平,就必須走進臨床,學習臨床知識,并成功將臨床創新手術技術轉化成醫療器械產品,從而不斷提高產品開發水平,形成具有競爭力的技術優勢。
“目前團隊也在進行手術機器人和生物材料的相關研究攻關,致力于讓手術更加精準、更加智能,這也是和國際接軌的項目。”王晗說,公司將繼續和臨床展開合作,用科技創新為骨科醫療器械的創新發展賦予更多可能。
上一篇:省長周乃翔視察威高
Copyright 威高集團 版權所有 魯公網安備 37100302000147號 魯ICP備14005520號-3
北京家恩德仁醫院